日常保潔
▲ 文章來源:本站 ▲ 發布時間:2018/8/24 17:22:02
20年前的今天,兩朵碩大的蘑菇云從深圳特區北部的清水河突兀地先后騰空升起,青山瞬間成為火海,庫區立刻化作廢墟。
1993年8月5日,13時26分左右,深圳清水河危險品儲運倉庫因堆放在一起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發生化學反應自燃,連續兩次引發大爆炸,巨大的沖擊波把附近的建筑推倒、掀翻,門窗玻璃被震碎,鋼筋、水泥板、磚石等漫天飛舞,正在現場工作和搶救的人們被巨大的氣浪高高拋起,有的人被硬物擊倒在地。方圓幾公里外的人都感到強烈的震動,市中心南洋酒店的門窗被震得無法關合,國貿大廈也輕微顫動。
大爆炸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中南海立即作出重要批示。廣東省和深圳市領導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深圳和省內5000余名公安、武警、消防戰士全力救火,有關專家、部分市民也投入了戰斗。
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失蹤,逾百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2.5億元……這一天,以“8·5大爆炸”的名字載入了深圳年輕的歷史,也寫入了《中國特大事故警示錄》。
同年,規劃國土部門著手進行新庫址的選址、征地工作。痛定思痛,重整河山。
事件 回放
16小時保住年輕特區
控制不住火勢,深圳市最大的液化氣儲罐區、存有萬余噸汽油和柴油的油罐群將被引爆!大半深圳經濟特區將陷入火海。16小時,幾千名公安、消防、邊防武警和解放軍防化兵的奮戰,大火得到控制。
巨大爆炸聲傳到香港
1993年8月5日13時15分,羅湖區清水河危險品倉庫內,工人發現4號倉庫內冒出濃煙,并有火光閃現。4號倉庫向沒有轉向雙氧水罐。8月6日凌晨3時,火勢得到控制,5時左右,明火基本撲滅。此后,又經過約半個月,滅火救援工作方告結束。
危險品倉庫選址入法
曾參與滅火救援的消防官兵事后分析清水河火災教訓:未經批準,擅自改變儲存性質;管理不善,水源嚴重缺乏;無視消防機構提出的隱患整改,養患成災。而且,清水河倉儲區建庫7年,占地近千公頃,有各類分庫區10多種,這樣的重點部位,僅有4個消火栓,爆炸時已有3個不能使用,唯一能使用的一個還沒有水。
有評論認為,清水河“8·5”大爆炸,對消防工作的一大推動,就是將危險品倉庫選址寫入立法規范。而在清水河大爆炸后的第二年,深圳成立了消防指揮中心。
(深圳晚報記者 顏昭雄 整理)
對話 親歷者 1
大爆炸幸存者、現任深圳晚報編委趙青:
在那兒走一圈什么都能想通
深圳晚報訊 (記者 簡潔) 20年前的今天,他是一名30歲的攝影記者;20年前的今天,他背著相機不顧一切地沖進了“8·5”大爆炸的現場;20年前的今天,他與死神擦肩而過。他就是“8·5”大爆炸的幸存者——時任深圳商報攝影記者、現任深圳晚報編委趙青。
沒想太多就沖進濃煙烈焰
1993年8月5日中午時分,才當了1年多攝影記者的趙青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巨響震動了鵬城,也震動了趙青的職業敏感。穿著背心、短褲、球鞋的趙青立刻背起相機截了一輛出租車直奔爆炸現場。18分鐘后,他出現在了清水河的濃煙烈焰中。
“當時我也知道很危險,所有人都在往外撤,但是有消防員還在里面,我也沒想太多就沖進去了。”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趙青不停地按下快門,記錄下現場的慘狀與消防隊員的英勇。“那個地方烤得人心發慌,眼睛都睜不開。我只是想靠近點、再靠近點。”然而,讓趙青沒有想到的是,半小時后,他按下快門的一瞬間便聽到“轟”的一聲巨響,一團黑色的火球騰起,滾燙的氣浪將他掀飛,頓時,石塊、鋼筋雨點般砸了下來……“等我醒來,滿嘴的灰土,全身火辣辣的,感覺四周死一般的安靜,我想喊卻喊不出聲音,那一刻,我感覺離死亡很近很近。”遍體鱗傷的趙青用盡身上所有的力氣,掙扎著將相機帶子掛到脖子上。
趙青多處受傷,腰部的傷最嚴重。“我聽到一個護士說都能看到腎了,一共縫了18針,左腳跟骨粉碎性骨折,左腿也差點被截肢。”劫后余生的趙青在醫院見到了前來看望的報社領導,說的第一句話是帶著歉意的“我的相機炸爛了”。被同事從炸爛的相機中“搶救”出來的照片獲得了中國第十三屆新聞攝影金牌獎。
爆炸現場轉轉什么都能想通
事后,趙青才得知,在爆炸中當場犧牲的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楊水桐就倒在他的腳邊。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趙青在醫院整整躺了半年,出院的第一天,趙青再次去到爆炸的現場,給自己拍下了一張照片。經歷過“8·5”大爆炸的人們也許都不愿再重回故地重溫噩夢,然而,20年來,趙青卻偶爾會回到爆炸現場轉轉。“那里是個凈化心靈的地方,去轉一圈,什么想不通的都能想通,那里是我重生的地方。”
20年過去了,趙青對爆炸中經歷的一切歷歷在目。“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后怕的。”然而,在鬼門關轉了一圈的趙青并沒有因此放棄攝影記者這一職業,他依然像當年一樣,扛著相機沖在最前線。“我很幸運在經歷了這一切之后,我依然還能做一名攝影記者。”大鵬灣海面上巴拿馬5萬噸油輪大火、汶川大地震,趙青依舊奔跑在新聞現場第一線,他也依舊像當年在爆炸現場一樣,想靠近點、再靠近點。“因為腿受過傷,負重還是不行,在背著器材與部隊一起徒步50公里進入汶川地震災區時,明顯力不從心,最后是靠意志力堅持下來。”
那一場大爆炸在趙青身上留下了傷痕、留下了終身后遺癥,留下了珍貴的現場跑光照片,更留下了一段讓趙青在20年里堅持靠近再靠近新聞現場的回憶。
對話 親歷者 2
時任深圳電視臺記者戴杰:
流血之后要懂得反思
深圳晚報訊 (記者 盧舒倩 湖北經濟學院實習生 張畫) 1993年8月5日下午1時30分,戴杰一生都無法忘記的日子。時任深圳電視臺記者的他,扛著30多斤重的攝像機,沖在“8·5”大爆炸現場,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用鏡頭記錄下了第二次激烈爆炸的場面。
扛30斤重攝像機沖到最前方
當天他本已在去龍崗采訪的路上,但第一聲爆炸使他立即讓司機調轉車頭趕往爆炸現場。不巧遇上塞車,他和攝影助理棄車跑了兩公里,沖進了離爆炸中心只有1000米位置的煤氣倉庫。“地上到處散落著碎石、鋼筋、泥土,連巨型煤氣罐都被飛起的巨石砸出了很多坑。”戴杰顧不上煤氣罐有無漏氣安全危險,架起機器就拍,接著再往爆炸中心進發。戴杰心里清楚,這條通向爆炸最近現場的路充滿危險,但他沒有猶豫。扛著30多斤重的攝像機深一腳淺一腳地越過草地和鐵軌,到達爆炸中心時,他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過半的倉庫房頂已被整個掀起,火洶涌地向四周擴散,濃煙嗆得人睜不開眼睛。意識到危險,戴杰讓他的助理留守在消防車后方安全位置,只身扛著機器往最前方沖!火球還在嘭嘭直冒,戴杰管不了這么多,扛著攝像機就對準消防隊員、指揮人員拍起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拍了還不到1分鐘,第二次爆炸突如其來。伴隨著一聲巨響,一朵碩大的蘑菇云出現在他眼前,戴杰腦子里只有一個反應:死了!隨即他陷入昏迷。不知道過了多久,他迷迷糊糊醒來,下意識摸摸身邊的攝像機,但沒摸到。隱約聽到周邊有呻吟聲在喊救命,他也跟著叫了幾聲“救命”,并試圖拉一下周邊的傷者,結果體力不支又第二次暈過去。這一次也不知道昏迷了多久,戴杰再次醒來,發現身體被水泥渣滓、鋼筋、鋼管覆蓋,他輕輕動了動,左手已無法動彈,腳還能活動,求生的意志讓戴杰一只手撐著慢慢往外爬。幸好周邊躺著的幾位被震暈的消防員也陸續蘇醒,消防員攙扶著他踉踉蹌蹌往外走,路遇煤氣公司的貨車,才將他們送至醫院。還好,他幾乎用生命換來的那些珍貴鏡頭被央視同行找尋并播出。而他,也留下了一身的傷痛——除了大大小小的燒傷,肩胛骨粉碎性骨折使他的左肩直到如今依舊不能活動自如。
20周年無需避諱應該直面
談及這段經歷,戴杰并不后悔,“當時沒想那么多,第一反應就是要去拍。一個優秀的記者,就應該到最危險的地方去。”那一次逃出了鬼門關,在后來的20多年里,他依然沖在最前線。
“8月5日應該成為深圳重要的紀念日。”作為親歷者,戴杰認為不能把它當做一件丑事而淡忘。20周年祭,無需避諱,應該直面,“特區建設途中有風光也有艱險,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教訓和警醒 ,流血甚至付出生命之后要懂得反思。”他至今還珍藏著當時的照片、新聞報道以及事后從全國各地如雪花般發來的慰問信電,“這段歷史不應該被遺忘, 要記住血與火的時刻,尤其不能忘卻那些當時在現場救火救災流血犧牲的人們”。
現場回訪
清水河村老居民談起爆炸事件記憶猶新
當時還以為受到核彈攻擊了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鄭興源 深圳大學實習生 林玟珊) 清水河已基本見不到當年大爆炸的痕跡了。周末傍晚,清水河村人來人往,這里住了許多年輕人,有的并不知道20年前那一次事故。即便是當年的目擊者,對于發生爆炸的地點也不能準確指出,只是清晰記得,響徹特區的兩聲巨響,以及上千米高的蘑菇云。
當年爆炸痕跡已被歲月抹去
昨日,記者來到清水河,20年過去了,已經很難找到當年大爆炸的痕跡。路兩邊,除了外貿物流中心、清水河燃料加油站、中糧倉庫、舊貨城、肉聯廠、深業車城等已建成的業態,還有正在動土的清水河國際汽車物流產業園以及一些待租的倉庫。
清水河村在爆炸地點東北處,現在已是一個成熟的城中村。自清水河村牌坊而上,隔個10米左右便可見幾棵老樹,幾個小朋友在樹邊玩耍。在村牌坊前,有一位年輕的爸爸推著童車閑逛。他來自四川,大概知道爆炸事件,但未知詳情,住在這里的原因是老鄉多、房租便宜。
相比而言,那些經歷過此事的“老深圳”記憶則要深刻得多。一位在深圳燃氣集團工業區充氣站工作的阿姨表示,當初在距此2公里左右的田心村工作,但同樣感覺到威力。除了聲響和震動之外,爆炸沖擊波造成的煙塵都跑進屋里。
陳阿伯在發生爆炸的第二天來到清水河村,租了家小賣部,一開就是20年。“那時這里多是一兩層的小平樓,所有玻璃都被震壞了,有一股被打劫后、落荒而逃的感覺。”陳阿伯介紹,爆炸后村子冷清了很久,直至半年后人氣才開始恢復。
安定生活更要提防安全問題
除了清水河村,清水河周邊還有金馬花園、玉龍新村等,從玉龍新村靠清平高速的握手樓頂樓望下,整個清水河片區一覽無遺,倉庫和油氣庫等就像火柴盒一樣擺放有序。
新浪博客博主“szcba”1992年來到深圳,當時,他在清水河周邊的倉庫當管理員。8月5日1時30分左右,他正在貨架上午休息,一聲沉悶的巨響把他從貨架上震下來,他的第一感覺就是:地震了,快跑!他吃力地打開已被震得變形的門,出了庫房,看見同事們都聚集在車間東邊的窗臺上張望,透過破碎不堪的玻璃窗,他看到迅速騰起的蘑菇云至少有幾百米高,“當時還以為深圳受到核彈攻擊了”。
如今,深圳已從1993年的336萬人口翻了近兩番,達到千萬級別,人口飽和、生活安定。陳阿伯的兒子已經挑起家里的擔子,陳阿伯偶爾會來幫忙看店,哄哄孫子;充氣站的阿姨正在等待著下班,回家與孩子、愛人共聚晚餐。
誰也不敢再設想再一次發生爆炸,誰的心里都有一句潛臺詞:越是安定的生活,越要提防任何一絲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
油氣庫搬遷
清水河油氣庫搬遷議了20年未實施,市政協委員稱
利益博弈選址困難致搬遷難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劉萬專) 清水河油氣庫是特區內最大的油氣庫,它在全市起著油氣中轉的作用,由兩部分組成,分別隸屬于深圳市燃氣集團公司(原深圳市煤氣公司和液化石油氣管理公司合并而成)和深長實業股份公司。
1994年,深圳市政府正式發文,要求清水河油庫實行異地搬遷。
“深圳城市規劃忽視了安全要求。”這是當年“8·5”大爆炸事故調查專家組對深圳市非常明確的批評。不管是關于清水河油氣庫選址的爭議,還是油氣庫管理上的建設,它們指向的都是安全問題。
百余代表聯名提議
搬遷的大方向定下來了,選址成了新的問題。1997年3月,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主持召開了評審會,首次明確深長公司液化氣庫近期全部搬遷到南山區長嶺皮,深圳市燃氣集團公司所屬的氣庫除保留近2000噸庫容外,也要全部搬遷到長嶺皮,待天然氣項目建成后再關閉剩余庫容。
2000年9月,筍崗—清水河物流園區被確定為深圳市重點建設的六大物流園區之一。而物流園區的建設,必然牽扯到清水河片區的改造。
2002年、2003年,在大爆炸十周年前夕,關于清水河油氣庫搬遷的呼聲達至高點,120余名人大代表聯名遞交議案,再次提出清水河油氣庫搬遷。
官方布局規劃出臺
2006年6月,市規劃局在官網上公布了修編后的《深圳市油氣及其他危險品倉儲區布局規劃》。媒體紛紛報道“清水河油氣庫與東角頭油氣庫將自今年起陸續搬遷”,與此同時,光明吊神山油氣倉儲區、平湖高斜嶺液化石油氣庫等新庫區也將同步啟動新建工作。
早在1998年,我市編制完成《深圳市油氣、危險品倉儲區布局規劃》,實施近8年后,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原規劃選址難以實施。而危險品倉儲區首先應滿足市民更為安全合理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的需求,因此,要求對此前的規劃進行修編。另外,隨著珠三角成品油管道、LNG等項目的逐步建設并投入使用,深圳的能源結構和倉儲區規劃選址先決條件等都發生了變化,因此,規劃也應進行適時調整。但在隨后的實施過程中,由于部分規劃選址地點被建了違法建筑等原因,搬遷進程受阻。
搬遷最難在于選址
2011年6月,“清水河油氣庫有望今年搬遷”再次見報。“2012年是筍崗—清水河片區實施發展單元規劃的第一年”,市人大代表賴炳良說。為此,賴炳良等多位市人大代表呼吁政府將該片區整體升級改造審批,全力推動項目落地。在他們看來,該片區的開發,將使受空間制約的羅湖實現空間再造和優化,而這也對羅湖打造國際時尚消費中心有著重要意義。“如果安全隱患問題不早日解決,影響到物流園投資者的信心,片區的重大投資項目也難以落實。”
對于清水河油氣庫的搬遷,政府、企業、百姓有高度共識,可為什么進展緩慢?深圳市政協委員張學虎認為主要是兩個問題:一是利益博弈,二是選址困難。從利益角度上看,搬遷要花錢,新址建設要花錢,搬遷后企業運行成本也要增加。這是錢的問題,要解決方案并不難。選址問題才是大難題,深圳地域面積太小,真正的荒僻地區是沒有的。“過去到淡水澳頭、東部油碼頭很難,但隨著東部高速建成,這些地方幾十分鐘車程就到了。我們能否利用這些地方的庫區為深圳服務?清水河油庫屬中繼型的油庫,是否可以在保證安全提下考慮適度分散建設?在這個領域我是外行,我希望大家一起想辦法,早日清理清水河安全隱患。”
- 上一篇:工人清洗危險品槽罐車突發暈厥被困罐內
- 下一篇:如何維修保持油罐的安全清潔?